来源:人民政协报 | 2012-03-22 |
|
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同时也事关我们党和国家能否继续抓好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笔者认为,只有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才能让社会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进而才能协调和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和谐与稳定,达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 从国家民主政治制度层面上讲,人民政协是我国公民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经常、最规范的平台之一。长期以来,人民政协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人民政协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还存在着形式不多、创新不够等问题,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的需要。因此,人民政协应在继承一些好的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一整套适应时代发展、符合政协特点、有利履行职能的工作方法,以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为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参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首先,要切实履行政协职能,努力为各界委员搭建有序政治参与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平台。人民政协组织集中了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各方面的代表人士,每一个委员都代表和联系着各自的一部分群众,都是表达其利益和诉求的重要民主渠道。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在人民政协内部,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工作原则,通过召开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委员专题座谈会议等,通过提交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举办委员论坛、举行委员大会发言等多种形式,让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各团体的代表人士就国家大政方针、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民生问题,进行充分的协商讨论,充分地表达其利益诉求,在团结、民主的气氛里,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做到既保障多数人的民主权利,维护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诉求,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及时有效地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使利益关系、社会关系得到调节,分歧得到缩小,摩擦得以润滑,形成合理、协调、均衡的利益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其次,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为各界群众搭建有序政治参与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平台。人民政协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组织,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带有很强的实践性、探索性。人民政协的各级组织在利用界别渠道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动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的同时,还应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社会公众直接参与政协工作的方式,努力为各界群众提供平等对话、理性沟通、协商议政的参与平台。一是要扩大政协活动的开放度,努力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协工作的参与度。可视情邀请民众代表列席政协举行的有关会议,参加政协组织的视察调研、民主评议等活动,使政协委员与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政协这个平台实现“零距离”互动,为更多委员和民众代表知情议政、反映民意、协调利益创造条件。二是要积极把工作领域向基层拓展,把工作触角向社区(村镇)延伸。可通过建立社区(村镇)社情民意联系点、设置委员信箱、召开民众代表座谈会、走访基层群众等多种形式,拓宽人民政协反映各界别各阶层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渠道,并为其解决合理诉求发挥重要作用。三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快捷、便利的优势,架起委员与群众联系的桥梁。要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收集社情民意的新方法,搭建“网络问政”、“网络议政”平台,开展政协委员与广大网民互动交流,及时征集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公民的利益诉求得以畅通表达,使政协工作更切合群众的意愿,使政协反映的意见更能真实地代表群众的心声。 (作者:李四海;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政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