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郑永飞建议中职生可以面试读高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1-26浏览次数:134

  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载体,高等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是,如今安徽省高职院校陷入困境,生源逐年降低、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此,省政协委员郑永飞建议,在加强高职院校管理的同时,可以放宽生源限制,让中职生可以面试读高职。

  现状 高职院校生源不足50%

  安徽省有70余所高职院校,2012年近17所院校录取率不足50%,按报到率来统计,生源不足50%的学校应超过三分之一。

  郑永飞对此表示担忧。郑永飞说,个别学校一年招几十个人,新建的漂亮学校里学生寥寥无几。导致这种现象产生,一方面是招生难、收费偏低,另一方面是政府投入不足。此外,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质量也不尽如人意。“2012年高考200分甚至180分就能进入学校学习,生源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郑永飞看来,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也存在问题。一些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专,老教师学历层次整体水平较低,教育研究等能力相对薄弱。新教师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薄弱。一些学校节约成本,大量外聘教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对策 中职生面试读高职

  从2011年开始,安徽省自主招生权的高职院校名单逐渐扩容,从最初的8所增加到2012年的24所后,2013年自主招生审定的院校已经达42所。郑永飞认为,这项措施能使高职院校和学生均受益,应该尽快得到普及。

  “实行中高职衔接、专升本联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能帮助高职院校突破瓶颈。”郑永飞说,实现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接,合格中职生直接升入高职就读,可以拉动中职学校招生,扩大高职招生资源。

在招生扩容的同时,郑永飞还认为要严控新增设高职院校。“原则上不再增加,防止出现"学校盖起来了,学校又难以生存了"现象,应以市场手段淘汰一些生源过少、办学吸引力过弱和办学质量不高的院校。”(吴天仪、付艳、罗敏)

 

   《合肥晚报》2013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