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发展。我市科技系统共有归国留学人员31名,我们以这些留学归国科技人员为样本,编制了《出国归国留学人员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1份,收回29份,问卷设定了4大类59个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以及个别访谈等形式,我们开展了深入调研。
一、出国归国留学人员及其统战工作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到科技系统归国留学人员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在关乎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等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是一支强大的爱国主义新兴力量,他们关注国家和天津的最新政策,渴望找到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些留学归国人员经过多年的留学生涯,具有中西结合的双重阅历,熟悉国外科技前沿和理论知识,了解西方社会文化,具有知识层次高、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海外联系广等特点,在各单位中一般处于骨干位置,对单位的科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当前,科技系统归国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几家科研单位,借助在国外习得的学习经验和技术才能,在各单位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归国留学科技人员的统战工作,是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的重要议题。而如何充分发挥留学归国科技人员的作用,为国家和天津科技发展做出贡献,也成为了新形势下科技系统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
然而,在充分肯定归国留学人员为科技事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随之而产生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留学归国人员所处的环境使得他们受西方各种思潮影响较大,加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处于战略机遇期,矛盾凸显,一些社会问题无疑会影响留学人员的价值取向、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少数留学归国人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认识,缺乏信心,对民主政治的参与度不高。因此,如何从政治上引导、事业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这一群体,调动他们参与我市科技事业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当前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归国留学科技人员属于知识型人才,根据耶鲁大学教授奥尔德弗的ERG理论,他们有更加强烈的成长需求,而生存需要和关系需要相对较弱,但在后两者得到基本满足后,将产生更深层次的需求。基于以上假设,对问卷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找到更加有力的途径激励归国留学人员,并更好地开展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
(一)生存需要的状况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关于生存需要,有62%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的收入状况不甚满意,有58%的被调查者对单位住房条件较为满意。部分留学归国人员表示,归国后对国内的生活环境不适应。从生存理论角度出发分析,留学归国人员自身生存需要的要求相对较高,由于目前我市科研院所的能力所限,提供给留学归国人员的工资福利、住房条件等,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对物质的需求。留学归国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可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另外,由于他们在国外的生活时间较长,存在不适应国内生活习惯的现象,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体现出工作效率不高的情况。
对于归国留学人员而言,子女教育问题至关重要,由于中西方教育制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回国后面临着择校难、入学难、竞争大的压力,孩子因学习环境、教育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差异对国内的教育环境不适应,这些都会对归国留学人员造成影响,成为归国留学人员的后顾之忧。对归国留学人员来说,虽然生活、待遇不是他们的主要关注点,但如果这些基本需要没有解决好,会使他们难于安心工作。
所以,如何能保证留学归国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得他们愿意并且能够在工作岗位努力奉献自己,怎样为他们提供更加适合的环境,优化他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现在科研院所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关系需要的情况分析
由于留学归国人员有较长时间的国外生活工作经验,他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交友方式等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外的影响,对国内的网络型社会不能完全适应,人际关系处理成为难题。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的是集体主义,而在西方文化中,则具有鲜明的个体主义特征。文化意识体现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就表现为外在行为。很多留学归国人员受到西方文化氛围的影响,倾向于个体主义,他们的观念中充分体现个体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上级对自己的影响只是提供一些建议,但是主导工作的还是自己,这与的中国职场观念有相悖之处,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工作大家集体完成,随时接受领导的指示,并根据领导的建议修正工作。
由于观念上的差异,留学归国人员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如意,这种不如意会影响组织整体的绩效。因此,针对留学归国科技人员在单位的人际关系问题,应该予以特别的重视,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组织氛围,适应国内的人际环境,以使得他们能团结所在团队成员,做出更好的业绩。
(三)成长需要的结果分析
据有关研究显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员通常有更高的成长需要。作为有出国留学经历的人员,他们对自身的发展有更高的追求,希望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得别人的高度认可,得到足够的荣誉及其他回报。相对于物质条件,他们对于事业成就的需求很大。
此次问卷调查也涉及到了留学归国人员对目前工作环境、发展机会的满意度问题。问卷结果显示,89.6%的被调查者对我市总体科研环境满意,86.2%对单位目前提供的科研环境满意,82.8%对单位目前的学术环境满意;有27.6%认为自己在归国后发挥作用较好;对归国后晋升情况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各有41.4%认为与未出国人员相比相当或较快。
在科研经费获取方面,调查显示,许多归国留学人员反映,由于不了解国内的政策和项目申请机制,缺乏启动经费,科研起步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很多归国留学人员面临的首要困难。目前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多为政府基金和企业资金,政府在科技发展上发挥了主要作用,但是归根结底,政府的资金是有限的,如何调动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入到科技发展中,才是解决科研经费困难的症结所在。
各地政府为了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把统战工作作为一个重要手段,依托联谊会、咨询等方式,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服务。调查显示,对于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统战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存在管理多头,职责不清的情况。目前涉及留学归国人员工作的有组织、人事、教育、科技、统战等部门,各人才管理部门、民主党派、侨办等部门也在积极推进,但力量相对分散,也存在一些重复工作的情况,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做好留学归国科技人员统战工作的建议
(一)创造归国留学科技人员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要为归国留学科技人员创造好的软硬件环境,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在科研配套经费、创办企业待遇、科技成果出资入股、研发物品设备免税、编制管理、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认定等方面给予支持。针对留学归国科技人员,出台社会保险、住房补贴、多次往返签证、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对于归国留学人员给予住房上的优惠和便利,对于孩子入托和就学等问题应予以帮助,切实解决归国留学人员初期安居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改善物质条件,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加强思想沟通,进行联谊交流
归国留学科技人员通常有着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参政议政愿望,希望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有意愿服务社会。要建立留学人员联谊会,可以使大家在放松的状态下交流各自的工作生活状况,探讨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可以向归国留学人员宣传中央颁布的相关优惠政策,以及地方省市的最新扶持方案,集中对归国留学人员进行思想引导。要建立归国留学人员交流的网络平台,以点带面,建立起归国留学人员的宣传网络。如微博、微信群或qq群等,及时将相关政策发布到平台上,以便供留学归国人员即时讨论,发表意见。要充分发掘归国留学科技人员的创新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并积极参与各项事业发展,提出更加具有国际视野的见解,完成自身价值。
(三)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研活动
目前,政府在科研方面的支持力度正在逐步加大,而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科研事业来说,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为此,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研工作。一是与企业合作,充分运用企业的资金。通过与有资金实力和实际需求的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与企业生产需求进行项目合作对接,以企业资金投入为支撑,以科研院所为主导,双方共同开展研究,能够快速实现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二是通过金融机构、民间资本、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方式,建立针对归国留学科技人员的投资贷款渠道,为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四)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对于留学归国人员,应当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要改变目前留学归国人员工作多头管理的局面,建立健全协调机制,成立留学归国人员一站式服务机构,由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协调工作,减少重复工作和中间环节,理顺关系,整合力量,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办实业、合作研究、讲学、技术服务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政治上关心,为留学归国人员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统战部门要与其他有关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开展联谊活动、学术交流活动,让留学归国科技人员能真正通过参加活动而受益。
(五)加强归国留学科技人员统战工作制度建设
要把开展统战工作与归国留学人员团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发挥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制定符合归国留学科技人员实际的制度和规定,大力支持他们开展科研活动和技术研究,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要充分调动他们为我国改革与发展出谋献策、贡献力量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畅通意见表达渠道。要充分发挥学有所成的归国学者和科技专家视野开阔、信息全面、业务精通的优势,在重大决策中认真听取归国留学科技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天津市科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