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新形势下工作理念的创新
天气预报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51-63602586
mailto:tzb@ustc.edu.cn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邮政编码:230026
友情链接
 
首页 >> 理论园地
统一战线新形势下工作理念的创新
    
 
来源: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6-21

  统一战线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它的作用都不会因为时代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失掉其意义。2015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9月22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作出了开创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的一系列细则规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必须自觉转变和不断创新理念,使统一战线工作更好地适应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

  一、统一战线不是要使你变成我,而是要引你与我同行

  统一战线是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理念,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政治术语,用来表达社会关系的整合诉求。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经验时,将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法宝,确认了它的历史价值。新形势下,这个法宝的意义进一步延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这个论述,强调了统一战线作为一个法宝的三个方面的作用,这就把历史和现实贯通起来,并突出了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在新形势下对党执政实践和使命担当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理念,统一战线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争取和寻求同行者的思想结晶,它的核心理念是在协调社会关系中形成最大公约数的结合,将分散的社会力量聚集在同一个目标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体现在党以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联合各种社会力量,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光明道路上同行并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体现为“使党的执政活动始终最广泛地赢得人心、凝聚人心”,以建设繁荣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吸引社会各阶层奋斗在同一条道路上。打造同心圆,树立同向标,寻求同行者,是统一战线的核心理念,适用于任何时期。

  有一种认识需要辨清,即认为所谓统战就是改造,是要把别人统到自己这边来,使你变成我。这样的认识既不符合历史实践,也不符合统一战线的本意。在党的历史实践上,最早的统一战线就是由1924年的国共合作而形成的,党的统一战线思想也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当时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出发点是联合国民党共同开展反对北洋军阀斗争,虽然历史文献中也使用了“改造国民党”的提法,但它的意思不是要将国民党改造成为共产党,而是在各自保持独立性的基础上确立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点,使国民党成为革命的政党组织。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统一战线特色更加鲜明,它是以国共合作为形式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囊括了一切爱国人士,代表着海内外中国人民抗日力量的大团结大联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虽然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和斗争,但问题的实质是究竟以什么样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保证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完全没有改造和被改造的含义在里面。党执政以后,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以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为目标,整合全体中国人民的力量,用团结奋斗的政治优势克服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劣势,取得了促进祖国日益强大的显著效果。社会主义建设中,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伴随着对资产阶级的改造,那是生产关系变革的要求,与统一战线没有直接的关系。此外,党领导开展过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也提出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的要求,尽管实施过程中有某些瑕疵和错误偏向,但这是从旧中国向新中国转变的需要,目的是使人民更好地适应社会转型的要求。

  改革开放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它的法宝意义更加突出。改革开放推动社会深刻变化的重要特征是多元发展,其中社会阶层多样化构成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形势。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广泛性表现为社会阶层的多样性。所有制形式、经营机制、分配方式、社会阶层的多样性使原先形成的阶级结构分化重组,迁徙流动、择业自主、市场导向伴随着人们身份的改变,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新社会阶层和新社会群体不断涌现。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多元社会结构产生价值取向和思想选择独立性的要求。统一战线的工作任务是努力增进共识,缩小分歧,避免多元发展导致对立和冲突的风险,而不是强求思想划一,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人,更不是以我为线,非我就是“异己”。用“非我族类其心必诛”的思维逻辑来理解统一战线是完全错误的。统一战线作为最广泛的联盟,就是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联盟结得大大的,从而形成一个我你他的力量凝聚体。那种把你和他统成我的理解,根本不是统一战线的本意,你和他都变成了我,统一战线也就不存在了。

  由上而言,统一战线不是改造的战线,而是团结的战线,不存在谁改造谁的问题。“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1]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把不同阶级阶层、人民团体、社会群体、政治力量聚合在一个营垒里,集拢在一条路轨上,朝着同一个目标去努力。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引领者担当“我”的角色。统一战线实践中,“我”的角色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核心力量,自然要担负统一战线主导者、组织者的责任。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主导、组织统一战线秉承的不是本党意志,奉行的也不是本党原则,而是代表人民利益和社会诉求。

  统一战线对象的广泛性意味着联盟范围内我你他的区别,但统一战线力量聚合的功能是使我你他走到一起来,形成握指成拳的力量。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的营垒里,在齐心朝同一个方向前进的路轨上,你还是你,他还是他。统一战线做人的工作,目的决不是要把你和他做成像我一样的人,这不仅做不到,而且也完全违背统一战线的本意。争取和寻求同行者的统一战线理念,体现的是我你他的团结和联合。我你他各自为政,志不同道不合就不会同行;我你他互设防线,同舟共济就会变成分道扬镳。党发展和壮大统一战线,就是发挥好“我”的领导作用,团结和联合你和他,同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齐心合力,共同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统一战线不是要以一排斥多,而是要以多助力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统一的必要来自于差异的存在,正是因为有差异,所以才有统一的需求。统一战线既要立足一致,又要注重差异,在坚持一致性中尊重包容多样性,在保持多样性中寻求达成一致性,以辩证的平衡关系促进统一战线的良好发展。

  统一战线实践中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具有中华文化传统资源的支撑,古人的智慧为统一战线提供了思想滋养。一和多是一对传统的哲学范畴。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是说一个事物包含着阴和阳相对应的两极,世界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矛盾运动产生多样性,“冲气以为和”就是寻求平衡。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许多不同的事物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谓之和,和可以说是多样性的统一。‘和实生物’,和是新事物生成的规律。”“合有符合、结合之义。古代所谓合一,与现代语言中所谓统一可以说是同义语。合一并不否认区别,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彼此又有密切相联不可分离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世界万物万事总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如果万物万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发展、世界的进步也就停止了。”中国哲学史上的“和合”思想是认识统一战线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重要文化资源。和合思想把世界发展的一切事物视为是由多组成一的辩证统一体,既承认矛盾和差异存在,又强调在求同存异中解决矛盾的和合作用。和合思想内涵着统一战线的机理。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战略策略问题。”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实践的思想武器。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从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确立顺应历史潮流、体现国家进步、满足人民期待的目标任务,团结和联合最大多数人民共同奋斗,在统一战线实践中妥善地处理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从而为不断走向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证。实践证明,统一战线能不能发挥好法宝作用,能不能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关键,不管是历史经验,还是现实要求,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作为统一战线思想和实践的一对辩证范畴,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具有复杂的一面,要使两者相统一并不容易。首先,一和多本身就构成矛盾的冲突关系,一不能替代多,多可能冲淡一。一寓于多之中,因此,多具有统一于一的可能,但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一又有被多解构的危险,一致性和多样性始终处在矛盾运动之中。其次,多样性是事物存在和世界发展的客观现实,而一致性则是人们基于生存秩序需要的主观诉求。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矛盾冲突客观存在。例如当代中国,党的领导、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致性的要求,但社会多元发展的客观现实,则决定了人们价值取向、行为自主选择多样的合理性,一元与多元的矛盾不可回避。统一战线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复杂之处就在于此。有两种片面性必须防止,一种是过于追求一致性,另一种是过于放任多样性,这两种倾向都是把一致性和多样性分割和对立起来,结果都会动摇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是统一战线的两个面相呈现,缺一不可,离开多样性就谈不上一致性,坚持一致性就必须体现多样性。就这个意义上说,统一战线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能形成两者孰重孰轻的认识偏失,兼顾才能平衡,“过于”就是错误。

  所谓一致性就是共同性,共同是指整体和大局上的趋向认可,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就是谋求整体和大局的思想共识。统一战线中“一致性”的“一”,涵义是共同,不是一统或划一的意思,因此,一致性是相对的。13亿人、56个民族、不同阶级阶层、各种社会群体要谋求思想高度一致和完全统一,从理论上说不可能实现,事实上也根本做不到。统一战线坚持一致性的工作目标从相对意义说就是在多样和差异中达成根本问题、重大抉择和是非原则上的最大公约数。拥护党的领导和路线方针政策,认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导地位,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统一战线坚持一致性的根本问题。但就像人的手指都不一样长的道理那样,对待这些根本问题,人们的态度不可能没有差别。统一战线工作中,既要形成对这些根本问题高度和完全认同的中坚力量,也要允许基本赞成或者部分拥护的支持力量,还应该包容思想上不赞成但不付诸反对行动的潜在力量。这个理念很重要,理解统一战线的“统一”,一方面是指一致意义上的统一,另一方面是指统一意义上的差异。统一战线不是要以一排斥多,而是要以多助力一,在不妨碍整体和大局的前提下,尊重包容多样有利于增强一致性。

  所谓多样性就是丰富性,丰富是指内容和形式的多姿多彩,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就是促进各种各样诉求的充分展现。统一战线中“多样性”的“多”,涵义是丰富,不是分裂或另立的意思,因此,多样性是绝对的,丰富才有社会活力。人的思想假如清一色,社会必然窒息。社会行为假如标准化,人们必然压抑。多样性表现的差异从形式上看是相互矛盾,但从内容上看并非就一定导致冲突。多样性本身也是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共同内容中有差异性表现形式,差异形式中有共同性的存在内容。用共同性来压制差异性,用差异性来对抗共同性,都不是处理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正确方法。因此,一方面不能以一排斥多,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多消解一,多是一致性下形式的样态丰富,一是多样性下内容的指向趋同。一致性不是别黑白而定一尊,多样性不是反其道而逆行,在一致性上求同,在多样性上存异,是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必须牢固树立的理念。

  三、统一战线不是一个组织共同体,而是一种力量凝聚体

  统一战线的涵义中最核心的要素是团结和联合,因此,大团结大联合被明确地确定为统一战线的工作主题。所谓“大团结大联合”,就是把许许多多的人聚拢在一起,使各种分散的不同力量在思想和行动中合作发力,这样就能把想干的事情干好,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好。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这是强调和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角色的重要性,它的意思不是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就靠党。毫无疑问,8700多万共产党员是规模庞大的组织力量,其先锋模范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举足轻重,但还有90%以上的成员在党组织之外,共产党只是国家和社会大家庭中的一支少数力量。偌大国家的建设是13亿多中国人共同的事业,发展的艰巨性、情况的复杂性和任务的繁重性决定了党不能“单骑走天下”。党中央始终强调,离开人民群众将一事无成,没有最广泛的联盟,我们党的力量再强大,也难以把中国的事情办好。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领导的事业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进一步说,判断党的力量是否强大,不能仅仅局限于其组织自身的范围,能不能把各种社会力量团结和联合在党的周围,同心合力共同奋斗,才是力量强大的真正显示。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助手,做的就是团结联合党外人士的工作。统一战线的助手角色和工作属性决定了它不是一个组织形式,而是一种力量联盟。统一战线工作历史延续性和创新要求,来自于形成联盟的力量总是随着时代和形势发展而不断变化,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无论是既有的还是新增的力量都有调整政治关系的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联盟阵营形成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联盟力量组合不一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联盟的力量构成也不相同,而大团结大联合则是统一战线永恒的主题。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对统一战线的属性定位十分明确,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这“四者”的对象范围代表着联盟的力量构成,其社会覆盖层面之广决定了团结联合程度之大。

  作为力量联盟,统一战线不像独立的政治组织那样具有组织章程、纪律要求以及成员身份,中央和地方各级统战部只是一个工作机构,它有明确的任务要求但却没有组织功能,有工作对象但却没有行政权力,有基本职能但却没有隶属关系。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统一战线工作及其发挥的作用才为其他组织形式和职能部门所不能替代。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对实现党的历史任务十分紧要,“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特殊的群众工作,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特”就特在力量凝聚的价值功能,即通过做人的工作将各种各样的人群组合集聚在一个联盟之中。显然,这样的联盟形式决定了统一战线不是一个组织共同体,而是一种力量凝聚体。

  正确把握统一战线的属性,关系到其工作性质和任务定位。组织共同体追求成员划一,而力量凝聚体则追求关系和谐,统一战线以和谐关系为基础。统一要求和谐,不和谐必然导致分裂。历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两次分裂都是因为由开始的和谐变成后来的不和谐,关系破裂导致统一战线瓦解,因此,和谐性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有个似是而非的认识必须纠正,就是认为统一战线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用来搞阶级斗争的。诚然,统一战线形成于革命战争的年代,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重大问题,统一战线服务于党的事业,当然不能脱离阶级斗争的形势。然而,即使在那样的年代,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任务也不是搞阶级斗争,而是协调关系、凝聚力量,团结起来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更何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的情况下,统一战线根本不存在斗争的阶级对象,还坚持以阶级斗争思维方式认识统一战线,是完全不正确的。党中央强调统一战线大力发挥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等五种关系和谐的作用,是对统一战线作为力量凝聚体的功能揭示,它明确了统一战线主要的工作和任务是做大做强力量凝聚体,扩大团结面,凝聚正能量,以促进各种关系和谐的作用发挥,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值得指出的是,指出统一战线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不是说它不需要斗争和不存在斗争。统战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追求关系和谐不是无原则、不分是非的和谐,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法宝,始终是团结与斗争的辩证统一,团结必须斗争,斗争维护团结。一方面,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告诉我们,差异必然形成矛盾,而矛盾需要通过斗争来解决。统一战线多样性表现的差异,不是非此即彼的冲突,不构成你存我亡的对立,解决矛盾的方法是做好思想工作,在求同存异中寻求平衡。从解决矛盾的意义上说,做思想工作也是斗争,但不带有任何阶级斗争的涵义在里面。另一方面,在社会多元发展的现实中,各种妨碍甚至破坏力量凝聚的负能量客观存在,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需要有必须坚守的政治底线。在涉及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政权、国家制度和法治、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对任何具有危害性的言论和举动,统一战线必须亮剑出鞘,决不能让错误观点大行其道。如果不旗帜鲜明地进行斗争,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基础就会受到撼动,凝聚力量就会遭受影响。但是,千万不能泛化斗争,不顾原则地无限上纲上线,随意地把观点表达政治化,把思想认识立场化,把一般问题意识形态化,这是对统一战线斗争性的曲解。统一战线坚守政治底线的斗争是为了达到增进共识的目的,既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又需要坚持大是大非原则问题的坚定立场。

  就达成社会共识而言,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社会存在共识的客观事实,这些共识成为最大公约数;二是可以达成共识,但现实条件还不具备,这就需要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创造条件使它形成或转化为共识;三是实践深入发展不断产生新问题,对新问题的认识必然有个过程,这就需要在创新的实践中推动形成新的共识;四是有些问题很难形成共识,尤其当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全体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发生矛盾时,认识差异难以消除,那么可以“存异”。以上四种情况表明,增进共识是动态的,统一战线工作凝聚力量既要注重效果而脚踏实地,又不能急躁而简单粗糙。在统一战线范围内,基于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的不同认识和意见,要鼓励而不能压制和打击,必须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如果把统一战线的联盟比作为一个同心圆,那么,守住圆心就必须坚持一致性,扩展半径就必须包容多样性。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在党中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必须紧紧围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在增进政治认同上找到最大公约数;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梦,在加强凝聚民心上找到最大公约数;必须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塑造价值规范上找到最大公约数。统一战线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依赖社会共识,大团结大联合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共识基础上,社会共识程度越高,统一战线的力量凝聚力就越强。(齐卫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统战部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230026)
管理员信箱: tzb@u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