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时研究成果入选《自然》杂志“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41岁当选最年轻中国科学院院士,42岁成为“国际量子通信奖”首位华人物理学家获得者,45岁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最年轻得主……在与量子“纠缠”的科研路上,潘建伟收获了诸多荣誉,也得到了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九三学社的青睐。 2005年,他光荣地成为了九三学社大家庭中的一员。
作为九三学社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委,潘建伟见证并参与了过去5年省委会的工作。他认为,第十届委员会领导集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携手全省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同心聚力、参政履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四个意识”和“五种能力”,各项社务工作都跃上了新的台阶,为多党合作事业和美好安徽建设作出了贡献。在他看来,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九三学社的历史抉择,实践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九三学社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大力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是九三学社保持特色的根本依托。把履职作为第一要务,是九三学社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途径。不断增强全社组织动员力,是九三学社保持活力的有效方式。
“10多年来,作为九三学社社员,我与众多优秀知识分子一起参与和见证了九三学社在新时期的发展历程。 ”从副主委到主委,潘建伟认为,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责任和情怀。新一届省委会的选举产生,标志着安徽九三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开启了新的征程。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将一定始终不忘合作初心,在继承优良传统中携手共进;始终牢记职责使命,在服务中心大局中担当有为;始终坚持“人才强社”,在深化组织建设中焕发活力,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携手共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安徽篇章。 对未来如何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潘建伟有着清晰的思考。 “有为有位。 ”他认为,未来五年是安徽发展的关键时期,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作为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参政党省级组织,大有可为。新一届领导集体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科技特色,集智聚力,为安徽破解改革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献计出力,努力建设“思想上坚定、履职上坚实、组织上坚强”的高素质参政党省级组织,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安徽日报 2017年7月18日